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风采  > 先进人物

通过药物传递济世情怀

时间: 2020-07-22   点击: 24938 次    来源: 本单位

 


吴传斌获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吴传斌,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AAPS PharmSciTech 副主编、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生物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微生态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创新药物制剂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物新型制剂和药物释放系统,特别是药物控释、缓释及靶向药物释放技术。近年来主持课题二十余项,包括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等。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文章130余篇);公开专利申请110余项,其中5项专利获国际授权,29项专利获国内授权,9项专利已成功转让。2019年,吴教授以其在高端药物传递系统创制做出的卓越贡献获评2019年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会士(AAPS Fellow)荣誉称号,该年度世界范围内共有8位专家获评此称号。

    让药物收放有度、进退裕如
    作为一名药学专家,吴传斌时刻牢记药学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药物的创新与改良事业,旨在解除人类痛苦,促进药学进步,守护人类健康。走近吴教授,得先了解其终日打交道的药物。
    药物的发展史是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史。药物发展的两个目标是有效性和安全性。鉴于以上两个特性,吴教授的研究目标是在用药量少的情况下实现疗效显著和毒副作用最小。而传统药物大多需要每日用药数次,不仅使用不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起伏还很大,出现峰值和谷值。当药物浓度处于高峰时,会超过适宜的治疗浓度,引起较多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之,药物浓度降到低谷时,又远在所需浓度以下,难以发挥药效。因此,将药物送达病灶部位发挥疗效并减少药物在其它部位时的浓度以减少毒副作用的药物传递系统成为吴教授研究的焦点,研究成果主要有药物缓释(通过给药物包上厚薄不同的“外衣”,利用消化不同厚度“外衣”的时间差使得药物在需要时间内依次释药)、药物控释(通过平衡药物与体液的渗透压而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更好地发挥疗效)、靶向药物传递等(将药物专一性或选择性地输送到特定的病灶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达到治疗目的)。
    吴教授带领研发团队在上述领域的辛勤耕耘,不断创新,所创企业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最具成长力科技创新型医药企业(2018年和2019年),拥有多项制剂核心技术和系列产品,企业先后服务于恒瑞药业、扬子江集团、华润三九、广药集团等大型药企。
 
致力于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
    在我国药学人才的培养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大部分药学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随着我国医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药学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药学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为破解传统药学人才培养弊端,当很多人钻研如何“评职称、发论文”的时候,吴传斌心无旁骛,提倡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国外培养方式,加强科研和产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强动手能力,还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进而推进药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同时,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研究、开拓创新,吴教授还在中山大学药学院设立了“新济药业奖学金”,致力于将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转化拧成一团,加快科研成果快速投向社会。
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
    近年来,农工党围绕中共中央确定的重要目标任务,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中履职尽责,围绕卫生事业顶层设计,助力系统破解医改难题,在完善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新型医保管理体制,保障药品供应、满足群众合理用药需求等方面持续建言献策,积极建议组织启动国家癌症攻坚行动计划,深度参与和助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为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吴传斌当选农工党广州市委会食品药品工作委员会主任,他表示,在健康中国的大环境下,医药系统有责任把握时代机遇,投身科技创新主战场,将带领食品药品工委会围绕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选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专题调研,形成调查报告或提案,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纵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也是一代代医卫工作者接力奋斗的历史。在与吴教授的交谈中,他总是透露出对济公的崇拜,敬仰济公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的种种美德,希望能成为一个像济公一样济世为民的人,药物便成了吴教授表达其济世理念的纽带,多年来,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种种药物,帮助人们抗击疾病的无情与冰冷,以执着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不断攀登药学高峰,力践对生命健康的承诺,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药学人使命,也正是有了像吴教授这样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医卫工作者,才使得救死扶伤的医道精神代代相传。

 

(李子元)